-
这是一个5岁男孩。
2021年底发现右眼弱视,初诊散瞳后右眼是550度远视、矫正视力0.25。
经过21个月的治疗,除了最初几个月右眼矫正视力提升明显(2022.5时,右眼矫正视力0.5+),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右眼视力一直横
-
▲网传的“角膜光点法”判断注视性质准吗?
先说结论:不准。
有医生这样说:让患者的弱视眼盯住点光源,如果角膜上的映光点在瞳孔中心,粗略估计是中心注视;如果映光点不在瞳孔中心,粗略估计是旁中心注视。
这个
-
▲注视性质怎么查?——微视野计法
微视野计目前在眼科的普及率还不太高,但是个趋势。
科普就得让普通人能看懂,得先跟大家讲一下视野检查。
视觉动物都是有“视野”的,视野也可以理解为“可视空间范围”——我们
-
▲注视性质分为哪几种?
这篇内容看似“中药铺药匣子”,其实并非简单复制黏贴,而是以明团队结合多年经验、阅览国内外主流的斜弱视专著/教材/核心期刊文献后提炼出来的精华。
国际和国内眼科学者对弱视眼注视性质的
-
▲注视性质怎么查?——直接检眼镜法
目前临床上检查注视性质的方法主要是三种:直接检眼镜法、Kappa角法、微视野计法。我们分三节来介绍这三种方法,今天讲第一种——直接检眼镜法(Visuscope法)。
具体说,直接检
-
▲什么是注视性质?
“注视性质”是眼科的一项检查内容。但由于这项检查一般只在斜弱视专科很常用,大部分不擅长斜弱视专科的眼科大夫并不熟悉这项检查。
注视性质,指的是眼睛用来注视目标的眼底视网膜位置(注视点
-
这是大多数人对远视眼的误读。
之所以会有这种误读,源自大家对近视眼的刻板认知——因为近视眼确实是“看近清晰、看远模糊”的。大家想当然的认为远视眼应该就是相反状态。
这种误读,可能来自历史渊源。
人类刚刚
-
时不时就会碰到这种孩子——家长听说有机构可以通过训练“治疗远视”,原本是不信的,探店时,接待人员可以拿出厚厚一摞“成功案例”;更有店里正在接受“治疗”的家长信誓旦旦的“现身说法”,说“真的有效”、“视
-
您好!孩子现在三岁9个月,幼儿园体检发现左眼远视性+散光,到眼科医院慢散后左眼远视575度,右眼远视275度,视力左眼0.16,右眼0.8+
医生还给做了眼底其他检查见下图,之后给配了眼镜左眼475度,右眼175度
请问医
-
五年过去了,过去的老群友还在。这是一个间外斜+单眼近视的孩子,单眼配戴RGP,弱视治愈了,近视的防控效果也非常好。
之前曾经写过的帖子地址也放在此帖,便于复习。从五岁到十岁,这个效果算非常理想了。恭喜航航
安顿静悄悄916
2023-03-03
840
4
-
总有家长问这个问题。该问题的潜台词有3个:
1.孩子的弱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我们夫妻都没有弱视,也没听说家族里谁有弱视,为什么我孩子会患上弱视?
3.孩子的弱视会不会遗传给他的后代?
那,我们先明确
-
越来越多家长开始了解和关注“远视储备”了。相比一二十年前大家只讨论“视力高低”或者“是否近视了”,这很让人欣慰,是科普教育的成功。
也许屏幕前的你到现在还不知道“远视储备”,这里“下沉科普”一下——正
-
先说答案:不一定。
经常遇到这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孩子甲初诊时一只眼弱视程度明显低于另一只眼(例如一只眼矫正视力0.1,另一只眼0.4),或者干脆是单眼弱视(另一眼矫正视力正常),通过互联网、在我的指导下
-
看到一篇报道,说国外某知名投资机构分析师对“治好病”这件事的看法是——“治病救人不是药企的初衷,他们唯一的目的是利润,根治疾病不符合资本家的利益。”。换言之,开发根治疾病的西药,不利于药企利润持续化
-
这篇《指南》的全名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是国家卫健委疾病控制局2023年8月30日发布的。
站在眼科医生的角度看这份《指南》,我给出的评价是四个字——干货满满。
这份指南的“骨架
-
这是一个4岁半孩子使用NIDEK ARK-510A验光仪打出的验光单(未散瞳)。
这款电脑验光仪算是比较先进的全自动电脑验光仪了。提这一点,是先排除设备本身故障、灵敏度低、错误率高之类的说法。
如果大家还不会看电脑
-
这个孩子今年9岁,六年来每次在当地就诊,句号都会把资料发给我看。八月底,家长带孩子去当地一家知名眼科中心复查,附图是门诊验光单。
不知出于什么考虑(考虑到孩子已经9周岁?),这次屈光复查没有做散瞳。孩
-
斜弱视不是疑难重症,却是比较小众的病种。小众病种有一个特点,就是就医中心化——除了个别地方医院的特色专科做得好,设备和经验大都集中在一二线大医院里。
这些年民营大型连锁眼科发展势头迅猛,这些连锁眼科的
-
散瞳验光的目的是查出准确的“静态屈光度”,就是去除眼调节性屈光力之后剩余的“真性度数”。
去除眼调节性屈光力,换一个词就是“睫状肌麻痹”。
不同的睫状肌麻痹用散瞳药的药力是有差别的(这里的“药力”指的是
-
【必收藏】三种儿童散瞳知识一览表
慢散、中散、快散,原来有这么多种散瞳方法~!
每次点几滴?
眼用凝胶怎么使用?
每次散瞳点几次药合适?
阿托品慢散需要点几天药?
两次点药间隔多长时间为好?
点药后多长时间验
-
弱视的增视训练方法分为“间接增视”和“直接增视”两种。之前发过“间接增视”疗法,今天讲一下“直接增视”疗法。
原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严宏教授的《弱视》专著中对“直接增视”是这样描述的:
严宏教授同时指
-
这是一个五岁的新疆男孩。
▲最早的眼科就诊记录是孩子一岁五个月大的时候,当时明确孩子两眼有明显的眼球震颤。
▲2021年初,孩子两岁半的时候做了散瞳验光检查,两眼都是高度远视;有20~25度的大角度内斜视,右眼
-
可能有的家长还不知道什么是光刷。这是一种传统弱视治疗设备上的间接增视训练项目,市面上也有单功能的光刷仪。光刷的主要训练作用是纠正偏心注视和异常视网膜对应关系。
光刷也叫作海丁格光刷(Heddinger light bru
-
真的不行。
特殊情况,例如镜片刚更换没多久(三个月内)损坏了,按照原镜方参数换镜片一般是没问题的。
那么,家长自行给孩子换镜片会有哪些风险呢?
1、不清楚孩子真实度数。
因为缺乏医学验光这一步,家长没办法
-
屈光参差是指两眼的屈光状态有差异。比如一眼近视,另一眼是中高度远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差眼视力波动;稍微松懈,刚刚提升一些的差眼视力又会下降;矫正视力达标了,很快又出现复发……
-
(续前文)
4、90后家长有单身“恶习”。
90后是“互联网原住民”。这种成长环境带来了自信、执着、坦率、有主见、见识广;也带来了“重度手机依赖”和“网络游戏瘾君子”问题。
每天清晨睁眼的第一件事是解锁手机屏
-
(续前文)
心理年龄可以通过积累慢慢成长、经济状况可以通过努力逐渐改善,而接下来的这一条对90后夫妻来说,冲突程度和改善难度很大。
3、90后婚姻稳定性堪忧。
民政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214.7
-
一年前就想动笔写这个内容了。此时此刻,我仍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把一个界限相对模糊的群体从整体里分离出来、贴上一些标签,这是个复杂的社会学问题,并不是眼科医生该干的事{苦笑}。
90后的年龄覆盖了24~33
-
有家长说她朋友上小学的孩子最近查出了近视,其中一只眼裸眼视力0.1,去了一家大医院,经过一个疗程,裸眼视力提升到了1.0。
刚开始我以为这又是一个民间术士的“表演”,因为这种情况确实有点离谱。但家长坚称给孩
-
本商品含两只小乌龟。
默认发橘红色和淡蓝色(指头部颜色),厂家可能会升级外观和颜色,以实际到货款式为准。
积分兑换后,联系以明客服确认收货地址。
兑换后72小时内发货。
-
回想十七年前,在北大一院听任华明教授讲解儿童弱视筛查流程,当时主要关注对象还是幼儿园入园体检的幼儿(≥3周岁);而最近十年来,小儿眼科接诊的屈光不正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小,甚至有生后六七个月的宝宝就诊的。
-
昨天有一个家长给我留言:“我们这里医生用手电照我女儿眼睛,说她右眼是偏心注视。”
孩子发现弱视后,家长一直在看我的科普,知道偏心注视弱视是疑难类型。原本已经心态平稳、按部就班的给孩子治疗弱视了,但当地
-
有好几个家长问过我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多年。
圈内好友给出的答案多数是“自愈不了”、“没注意留存这方面的数据”。
中文、英文文献检索,“儿童屈光参差年龄相关性变化”、“屈光参差转归”相关内容很
-
今天说的这个病例,有可能让一些被家长和医生群体误解的孩子得到一次“翻盘”的机会。
昨天一个家长求助,说孩子“发现是部分调节性内斜、弱视,半年来治疗效果不明显,有医生说左眼注视性质不好、未来需要手术”。
-
写这个话题的原因是昨天遇到的一个新患者。男孩,5岁半,双眼高度远视引起的弱视。两年前在当地妇幼保健院筛出屈光异常,配镜、做软件训练。从去年5月份至今,孩子两眼两眼矫正视力适中横在右眼1.0-、左眼0.5。
这个
-
(接上文)
(六)角膜病专科
这个专科主要解决眼角膜以及和眼角膜毗邻的眼科结构疾病问题。
例如大家熟知的角膜畸形、角膜炎、角膜溃疡等角膜病都划归到这个专科的常规诊疗内容,其中角膜移植是这个专科的“高精尖
-
-
其实大家心里有答案。
应该没有孩子会喜欢被遮盖上一只眼,尤其弱视孩子被遮盖的能看清楚东西的好眼。
那么,这个问题是不是问得很无聊?
这个问题,还可以换个问法:有孩子喜欢戴眼镜吗?有孩子喜欢做有点枯燥的训
-
想说清楚这件事,必须要说清楚散光的轴位。
散光是“光线不能汇聚到一个点”的意思。散光的主要产生部位是眼角膜和晶状体,角膜上的散光叫作角膜散光。事实上,想找到一个角膜散光为0的人,算得上是凤毛麟角。
美国
-
大多数人对“更换眼镜”这件事的最初印象,来自于自己上学期间更换近视眼镜的经历。
因为近视度在身体发育期会不断加深,当你感觉戴镜看东西开始模糊时(尤其是看黑板),你的第一判断就是“近视度数涨了”、“眼镜
-
一个眼科医生可以精通所有眼病吗?不可能。
我们换个词,一个眼科医生可以熟悉所有眼病吗?也不太可能。
虽然很多地方医院(尤其是中小医院)里的眼科医生什么眼病都看,但这些眼科医生要么是偏科(略偏重于某一类眼
-
白内障是很常见的眼病,是眼睛里面原本应该透明的的晶状体出现了混浊。
这种眼病最常见于人类年龄的两端——孩子和老人。
先天性白内障(先白)指的是出生就存在的白内障,约有1/3的盲童是这个病引起的!如果先白的
-
2021.8.11检查孩子右眼弱视,散瞳前左眼0.5,右眼0.2,散瞳后左眼0.5,远视300℃,右眼0.25,远视525℃。右眼配镜275℃远视,左眼平光镜,戴镜后每天遮盖左眼大概五个小时,穿珠子扎板。9.16日复查视力,戴镜视力左
张小麦20180526
2021-09-17
5993
38
-
虹膜就是我们黑眼球里“会动的光圈”,瞳孔就是虹膜虹膜中央的小孔。
散瞳,字面意思就是“散大瞳孔”。有一种特殊情况——无虹膜,虹膜都没有,是不是也就没有瞳孔?没有瞳孔,还需要“散大瞳孔”吗?
这里需要说一
-
孩子戴镜视力并不一定就是他的最佳视力。
小孔片原理之一——增加景深:
光线是一种电磁波(光线的电磁波理论据说也是受小孔光现象启发而发现的),一束光线通过小孔时,光线会变“散”,在小孔对侧放一张纸,会看
-
以明等像框架镜上线以来,收到了各种各样的反馈。
等像镜的目的是让两眼的眼内成像比例形状更接近(消除像不等)、促进双眼融合功能发育(对弱视患者而言)和修复双眼融合功能(对单纯屈光参差患者而言)。
有一类情
-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在《中国儿童弱视防治专家共识(2021年)》(简称“2021弱视共识”)里进一步细化了弱视分度标准。
就我掌握的信息看,国内还
-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弱视的治愈标准”。
在2010年之前,不会有人在这个问题上被困扰——在此之前,国内眼科界采用的弱视诊断标准和治愈标准一直沿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下面简称“小儿眼科学组
-
需要定期散瞳,相信每个弱视孩子家长心里都装着一万个不愿意。
儿童查眼睛度数,就非要散瞳吗?是的,在过去这是个不能商量的事。有下面几个原因:
1、孩子的调节幅度大、调节灵活。我之前写的《散瞳和不散瞳,看这
-
弱视孩子在设备较齐全的眼科检查时,经常会被要求做一种检查,检查时需要剃掉后脑勺一点头发、连接上电极,要求盯住一个屏幕上的图形。这就是P-VEP(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P-VEP不算是新技术和“黑科技”,是上个
-
框架镜度数不能直接用来配隐形眼镜,主要原因是框架镜片和隐形眼镜镜片的后顶点与眼睛角膜前顶点的距离(镜眼距)不一样,需要做一个光学换算。
普通框架镜的标准镜眼距是12mm,而隐形眼镜是紧贴角膜的、镜眼距接近0
-
这是一个类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话题。
经常会遇到一些孩子在当地医院确定为是“偏心注视”(也叫非中心注视或者非中心凹注视)、“旁中心注视”(偏心注视里最轻微的一种类型),我会建议家长带孩子多看几个医
-
1、高折射率镜片。
改变镜片材质进而增加镜片的折射率,这也是大家最熟悉的使镜片变薄的方法。换言之,之所以需要纠结镜片的折射率,本质上是纠结“镜片薄一点、还是看在钱的份儿上忍受它的厚度。”。
2、小直径片
-
这是一个5岁女孩,2022年6月确诊为左眼中度近视、左眼屈光参差性弱视(重度)。这个孩子还有其他的诊断,跟今天的讨论话题无关。
孩子佩戴了9个月的框架镜,左眼矫正视力从0.05提升到了0.3;2023年3月,在当地医生推
-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
▲医生让3~6个月复查一次,何须此问?
第一,这么长的周期,可以覆盖大多数病情变化,复诊时医生根据复查结果做对应的医嘱调整也执行了很多年。这是眼科传统,没有多少人提
-
这个湖北男孩六月初时,刚好7周岁。去年学校体检发现孩子左眼视力1.0、右眼0.2-!
在当地一家民营眼科检查,散瞳后左眼150度远视、矫正视力1.0;右眼是225度远视、50度远视散光,右眼矫正视力也是0.2-。其他各项检查
-
先说结论:是的,大多数眼球震颤患者在佩戴RGP隐形眼镜后,眼球震颤的幅度都会减小。那RGP减轻眼球震颤的原理是什么?
目前原因不是非常明确。可能的原因有两个:
1)相比框架镜,RGP有更好的光学矫正效果。
知觉缺
-
这里的“内斜”,指的是屈光调节性内斜视。
这里的“屈光参差”,指的是单眼远视类型的屈光参差。
这里的“不当遮盖”,指的是全天遮盖。
先说一下“不当遮盖”很容易导致的另外一种斜视——知觉性斜视。这种斜视的
-
前几天,有一个家长说孩子她孩子一年半以前发现右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弱视程度不重。这一年半主要是在家使用仪器训练,孩子训练抵触情绪很大,每次训练的专注时间也就三两分钟的样子,太强迫,孩子就是各种痛苦状和耍
-
儿童眼科里,有件事有一点滑稽意味:防控孩子近视的家长生怕远视度不够用,可往往事与愿违,眼见远视储备捉襟见肘;中高度远视孩子家长心心念念着远视度快点降,可往往事与愿违,远视度铁了心一样的艮在原地打转。
-
这是一个4岁半孩子妈妈发来的专业求助。
孩子去年入园体检发现左眼是高度远视、重度屈光参差性弱视。配镜,遮盖,每天做2~3次、每次40~50分钟的各种训练。训练内容比较杂,串珠子、穿孔卡、弱视训练软件、镜片阅读、
-
▶隐斜是什么?
如果外观上能看出来斜视,那一定不是隐斜。隐斜是通过眼科检查才能观察到的斜视。
▶隐斜是个严重的病吗?
恰恰相反,隐斜有时“不算是个病”。其实两眼的解剖位置刚刚好“正位”的人很少,多数人
-
今天的话题是“轴性近视”。所以不要用“假性近视”/“调节性近视”、“曲率性近视”/“屈光性近视”来挑战话题。
“轴性近视”其实就是绝大多数近视眼的类型,就是眼球前后径变长了(从西瓜型变成冬瓜型了)。
给大
-
标题换个问法:弱视遮盖必须“严丝合缝”、“完全遮光”吗?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甚至我看到有些眼科大夫也掷地有声地说“弱视遮盖必须要全黑”、“一丁点光线也不能有”、“最里面要用红布、外面要用黑布”。看起来
-
一个家长带着大大的疑问咨询了以明客服。
孩子5岁半,双眼中度远视和屈光不正性弱视,右眼弱视程度重。家长说她2023年6月14日带孩子去一个民营机构做检查,检查过程中出现了让她十分诧异的情况:刚进门时测了一下孩
-
先说答案:散光本身,并不需要补充叶黄素。
因为散光是个稳定的存在,补再多的叶黄素,也改变不了散光。
叶黄素对于眼睛来说确实很重要,但它不是万能的营养素。有些机构和网络达人对叶黄素的宣传有点过了。家长爱子
-
多数眼球震颤患者在被遮住一只眼后,震颤会加剧。所以,按照普通的视力检查方法给眼球震颤者检查视力,查出的单眼视力不能反应他们的真实视力水平。
眼球震颤分很多种,视觉评估的说道也多。今天分享的方法只适用于
-
很多家长疑问“小孩子验光为什么要散瞳?”、“可不可以不散瞳、直接配镜?”、“散瞳结果跟不散瞳结果差别真的很大吗?”。
虽然并不是所有孩子散瞳前后的验光结果都会有这么大反差,但在远视合并弱视孩子群体中,
-
前面写了《新眼镜“要适应几天”?——成人篇》,今天写《儿童篇》,是不是在暗示一件事——在新眼镜这件事上,成人和儿童的“适应”有什么不同?
是的,差别明显。
成人换新眼镜之后,需要“适应”的是新镜片对原有
-
“戴新眼镜的前几天或多或少都会有点晕,适应几天就好了!”这应该是戴镜人士在更换新眼镜后,从眼镜店那里得到的最常见的答复,即便你是按照原来眼镜度数更换的眼镜片。
大龄孩子和成年人在更换眼镜之后,无论新眼
-
我司2020年4月提交的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个控制点方式的物像不等测量方法》经过初审、公开、数轮实质审查答辩,2023年5月25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通知授予专利权。
这个专利通过新式智能图形算法,在视标图形上加入多
-
先说“随诊”这个词的含义。“随诊”是“随时就诊”?“随叫随到”?“随便安排”?还是“随时听从安排”?
其实都不是。“随诊”的真正含义,是根据病情变化、根据患者感受变化、症状变化、治疗需要变化等“变化”
-
足矫,全矫,意思是散瞳验光多少度,配镜就配多少度。
有些大夫也把“小幅欠矫”算成“足矫”——例如散瞳后1000度远视,配950度远视镜片。
经常看我科普的家长,应该知道“远视+内斜”的孩子经常需要足矫远视配镜(
-
►问题三:等像镜是怎么实现“等像”的?用普通镜片磨制不出“等像”效果吗?
等像镜的设计,基于光学的一些计算公式。
光学很深奥,它甚至不是眼科医生的必修课。跟等像镜相关的光学公式中(见附图。不算是机密,公
-
这是我问AI机器人的问题。我想问的潜在问题是:如果一个孩子在幼年没有治好弱视、成为终身弱视患者,专业选择上要做什么打算?
►根据技术进步趋势推算未来的工作岗位,一个单眼或者双眼视力低下的人适合选择什么样
-
不等像(像不等)分两大类——光学类不等像和视锥细胞密度类不等像。
基于这个原因,也受限于科技发展水平,我们现在讨论的所有的“等像镜”或者“等像矫正技术”,都是通过解决光学类不等像实现的。事实上,这些光
-
这么说的原因,是避免出现屈光调节性内斜视。
已经有不少家长咨询时提到孩子做镜片阅读后,很短时间就出现了内斜。
►为什么近视眼或者调节性视疲劳的人做镜片阅读没有什么问题,偏偏弱视孩子做这项训练就有风险呢?
-
像不等给弱视患者带来的视觉困扰,是从差眼矫正视力进步开始的。
一、差眼视力低下阶段:
治疗初期,屈光参差性弱视差眼被视觉中枢抑制,差眼传入视觉中枢的图像一般是被“忽视”的;即便差眼开始有一点“话语权”和
-
像不等的专业内容挺多的,科普原因,不适合讲得太深,关键还是帮助大家理清头绪,正确应对。
问题一)有杠曰:“谁说只有近视远视屈光参差会导致像不等?散光不会导致像不等吗?眼底问题不会出现像不等吗?”
杠的好
-
提到像不等,就要提屈光参差。或者说这两个名词相伴而生的。
扒开“像不等”的壳儿,是“两眼的像有差别”;再扒一层,是“两眼传入大脑视觉中枢的像有差别”。所以,“像不等”首先是两眼睁开时看到的视觉现象。
我
-
形觉剥夺指的是入眼光路(眼科里叫作屈光间质)被遮挡或出现不透明。形觉剥夺性弱视常见的病因有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角膜斑翳、永存性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严重瞳孔残膜等,还有一类特殊的形觉剥夺性弱视
-
标题可能会引起歧义。解释一下:
1、弱视是视觉中枢神经系统的欠发育疾病;
2、弱视不是眼睛的问题。眼睛的问题(如远视或散光度数高、屈光参差、斜视、先天性白内障)是导致这些视觉中枢神经问题的原因(也叫视觉发
-
“复视”好理解,正常人也可以体会这种感觉,就是“看东西重影”。是把一个东西看成两个了。我们刻意“走神儿”一下,“复视”就出现了。
现在放下你手里的活儿,做个小实验:两手在眼前各竖起一根手指,一前一后,
-
孩子2021年9月(当时6岁8月)发现双眼高远弱视至今,已经快2年了,目前双眼视力1.0,但是迟迟无法建立远立体视,详细检查结果如下:
2021.9.13 配镜左:600 右:600
2021.10.18
2022.2.14
2022.6.17 换眼
-
不知屏幕面前的你,是否正在经历这种困境?
——经过弱视治疗,孩子两眼矫正视力早已达标;知道双眼视功能也很重要、做过很多次双眼视功能检查、一直在尝试使用各种训练工具训练双眼视功能,双眼视功能却一直不好,
-
经常有家长说“医生说孩子弱视是先天的”、“我孩子是先天性弱视”。其实,真正的“先天性弱视”与大家理解的“先天性弱视”讲的不是一回事。
半个月前,以明咨询通道有一个家长提交了孩子的病历。男孩,4岁7个月大
-
这是无意中刷到的一对法国夫妇的视频。他俩分享了法国人眼里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中法两国的生活起居习惯差异,内容很有意思。
职业习惯,我观察到了两人的眼镜,刚好很有科普典型。就截了这张图。
近视眼还是
-
1、戴镜要求:
做镜片阅读之前,要先戴自己的眼镜。还没有配镜、想通过镜片阅读方法预防近视的孩子,可以不戴镜。
2、光线要求:
视标界面(如视力卡面上)要明亮舒适。晚上训练要开室内大灯和护眼台灯。
3、视标角
-
镜片阅读法是经典的眼调节功能训练方法之一。
这种训练对于孩子近视预防控制、调节功能异常引起的视觉疲劳最有针对性,中年人用好这种训练,也可以延缓老花眼的发生和加重;使用得当(大家参考我之前发的《镜片阅读
-
偏心注视患者可以做精细训练吗?时至今日,国内眼科界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仍然有争议。有些大夫认为可以;有些则认为不可以。我的观点是后者。
即便孩子是偏心注视,很多家长也搞不明白偏心注视是什么。
偏心注视,也
-
使用过宝贝特工队的家长知道,宝贝特工队里有一个核心模块叫做“蝴蝶镜”,这个训练模块需要搭配反转拍。在给孩子做分析建议时,尤其是有调节性内斜视的孩子,我们会推荐很低度数的调节反转拍,而且特别提示“为防止
-
既然镜片阅读的训练目的是“改善调节不足”。小儿眼科常见病里哪些情况存在“调节不足”呢?
列举三种:
1、中重度弱视治疗初期。
大家翻看十几年前我发布的科普,会发现我有可能是国内提倡弱视孩子加做调节训练的先
-
记得十几年前 ,我就见过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戴着眼镜,一个眼镜还用一块布挡着,当时只是很好奇的多看几眼,但从来没有在意这是怎么一回事,更不知道弱视是什么!直到2018年5月11日,看到自己的孩子双眼千度远
1000du
2018-11-09
11457
30
-
这是以明会员群里一个家长跟客服聊天的内容。
这个昵称叫“*JT”的家长(考虑到家长可能有隐私保护需要,隐去一个字符),孩子矫正视力达标后,原本想继续通过以明产品(指以明的MFBF模块)来训练孩子双眼视功能,但
-
这段内容可能会突破你对孩子弱视治疗的认知!
为了能充分“吃下”和“消化”这段内容,大家抽出一点时间,点我头像、在我的个人主页里把《间接增视》、《直接增视》、《弱视为什么可以用软件治疗?》串起来、一起吃
-
以明的几个群里,最近总有家长在交流镜片阅读训练。很多家长在不了解缘由的情况下盲目跟进。有必要帮大家梳理一下,镜片阅读的原理是什么?这个训练能解决什么问题?
镜片阅读的训练方法不难,网上有一大堆教程,大
-
这里说的“交替遮盖”,指的是有些医生医嘱弱视患者在家轮流的遮盖两只眼的做法。
有些“交替遮盖”是上午遮一只眼、下午遮另一只眼;
有些是每天交替一次,即今天遮右眼、明天遮左眼;
有些是数天交替一次,如遮右
-
Holly小朋友2012年1月中旬出生
2017年8月23日查出来有高度远视775度和725度,双眼弱视,矫正视力0.5
记得那天去检查的时候是台风天,眼科医院也搬了新址,宝贝说,妈妈,我们不去了吧,我的视力好着呢,都能看见。我
广东-木子
2018-01-09
24930
63
-
有家长评论区问:“孩子的配镜度数,是按照散瞳前的、还是散瞳后的度数配?”
我还遇到过有家长带着孩子去眼镜店电脑验光仪验了个光,就按照验光单上的参数配镜了;
还遇到过有家长感觉孩子远视度数降的太慢了,直接
-
家长不了解这篇内容,有可能错误的选择了斜视手术。错误的手术,一方面容易造成斜视过矫(变成外斜视)、需要二次/三次手术;也会耗费家庭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手术经历也会在孩子心中留下难以消失的阴影。
关